中国北京种业大会首次京津冀同办
中国北京种业大会首次京津冀同办
中国北京种业大会首次京津冀同办6月11日,记者在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(dàhuì)新闻通气会上获悉,大会将于9月11日至14日举行(jǔxíng)。本届大会以“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(jùlì)种业振兴”为主题,设置“1+7”个会场,主会场(zhǔhuìchǎng)设于通州区,平谷、丰台、延庆、朝阳、大兴、海淀、昌平七区设立分会场,携手推出(tuīchū)“1+1+1+10+N”系列精彩活动。
2024年10月18日,第三(dìsān)十一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开幕。图为(túwèi)媒体记者在国际种业展示中心拍摄(pāishè)、采访。本版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
展示(zhǎnshì)京津冀上千个玉米、蔬菜突破性新品种
作为中国种业行业历史最久、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活动(huódòng)之一(zhīyī),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已走过31个年头,成为创新(chuàngxīn)引领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。今年大会将于9月11日在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开幕,同时举行“农业中关村”主论坛,为期3天的科技成果交流(jiāoliú)体验活动拉开序幕。
主会场将汇聚生物育种、合成生物、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板块的前沿成果展示交流(jiāoliú)和(hé)体验,例如(lìrú)抗蓝耳(kàngláněr)病猪新品种、转基因&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平台,生物培育肉、人造肉和微生物蛋白,“数字京村”乡村智慧大脑、“农科小智”咨询服务机器人、智能农机装备和智能农业服务场景(chǎngjǐng)等。
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包括百项农业(nóngyè)科技成果展示、百项冠名发布服务呈现(chéngxiàn),以及百家新型农业经济合作主体的线(xiàn)上直播互动,这些环节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科技产品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。
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均在有条不紊进行(jìnxíng)中。大会主办单位、北京市农业(nóngyè)农村局副局长(fùjúzhǎng)陈连武介绍,大会首次由三地(yóusāndì)农业农村部门携手举办,在往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,广泛汇聚三地优势资源,组织50个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200家“北京优农”“津农精品”“河北优农”品牌新主体,田间展示(zhǎnshì)京津冀上千个(qiāngè)玉米、蔬菜突破性新品种,开展科技成果特装展示、发布和对接(duìjiē),形成京津冀农业科技“研发在京津、转化在河北、应用在全国”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(móshì),共同建设全国种业创新发展高地。
在“北京优农”“津农精品”“河北优农”现场(xiànchǎng),邀请电商平台(píngtái)开展优品品鉴(pǐnjiàn)、对接招商,市民可以在周末一站式品尝、购买京津冀特色农业新产品。
全年农时联动办N场活动将持续到(dào)10月
在10场专业论坛中,通州举办玉米种业、微生物种业论坛;丰台举办蔬菜(shūcài)种业论坛;平谷举办畜禽种业论坛;延庆举办林果花草蜂种业论坛;朝阳(zhāoyáng)举办休闲(xiūxián)渔业种业论坛;大兴举办农作物种苗论坛;海淀举办合成生物创新发展论坛;昌平举办智慧农业装备(nóngyèzhuāngbèi)论坛。各会场(huìchǎng)精心策划了大会外围活动,包括蔬菜种业商业展、玉米品种地展、观赏鱼文化周和8条园区企业参观路线,为专业观众搭建深度交流平台,促使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融入现实产业(chǎnyè),加速其落地应用之(zhī)路。
本次大会还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适宜(shìyí)时期,将全年农时(nóngshí)联动,举办N场预热活动。6月(yuè)能在(zài)丰台和昌平看到缤纷多彩的芳香蔬菜、全色系番茄、特色黄瓜;7月能在通州采摘上百个(gè)甜、糯、甜+糯鲜食玉米品种,现场品尝生食、蒸煮等风味;8月下旬至9月上旬能在通州主会场看到来自京津冀(jīngjīnjì)及国内外400多个玉米新品种及新型(xīnxíng)智慧管理方案,体验国内领先(lǐngxiān)的玉米“五良”技术集成;能在生物育种(yùzhǒng)基地里看到国内顶尖生物公司的5个转化体和34个转基因玉米新品种;10月能在丰台、昌平看到紫色系列蔬菜、多彩大白菜及传统老品种蔬菜。通过田间观摩品鉴活动,不仅能让京津冀地区的专业参会者(cānhuìzhě)亲身体验“看禾选种”,加速新品种、新技术的转化应用(yìngyòng)进程,还能让广大市民深切感受到种业(zhǒngyè)在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质方面带来的喜悦与成就。
作为系列精彩活动之一(zhīyī),丰台春季“多彩盛宴”蔬菜(shūcài)品种展示活动在新闻通气会后启动。“春之约”活动开展种业产业链展示、京津冀鲜食(xiānshí)番茄黄瓜(huángguā)擂台赛、全国首个种业人工智能深度(shēndù)应用创新平台落地、三大签约仪式,种子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活力,产业链在协同联动中聚链成势。
北京种业科技成果走向(zǒuxiàng)全球
今年,种业振兴行动正迎来“三年打基础(dǎjīchǔ)”到“五年见成效”的历史性跨越(kuàyuè)。
近年来,北京的种业(zhǒngyè)科技成果涌现,建成全球最大西瓜、玉米DNA指纹库、基因编辑工具“两把剪刀”、白羽肉鸡(ròujī)新品种“沃德188”打破国外(guówài)垄断,杂交小麦育种(yùzhǒng)技术领跑全球,肉鸭(yā)、蛋鸡(dànjī)、西甜瓜等7个(gè)物种的育种水平同样居于世界第一方阵,而玉米、肉鸡、鲟鱼等20个物种的育种能力(nénglì)则引领全国。玉米品种占全国18%,转基因玉米大豆性状应用占全国73.3%;肉种鸭、蛋种鸡、国产奶牛冻精(dòngjīng)市场份额分别达80%、66%、35%。建立细胞培育肉工业化生产体系,填补国内空白;首创一氧化碳一步合成蛋白质技术,获得国内首张饲料新产品证书。
同时,北京(jīng)正在全球种业版图上勾勒鲜明的“京”彩轨迹。在非洲坦桑尼亚(tǎnsāngníyà)、中亚(zhōngyà)塔吉克斯坦,北京的蛋种鸡肉种鸡繁衍生息;在美洲巴西、阿根廷、乌拉圭(wùlaguī),北京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大豆落地生根;在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,北京培育的蔬菜种子开花结果;在亚洲巴基斯坦,“京”牌杂交小麦连续多年大规模示范推广(tuīguǎng)并获(huò)丰收。(记者 耿子叶)
2024年(nián)10月18日,国际(guójì)种业展示中心,工作人员介绍“京龙1号”。
6月11日,记者在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(dàhuì)新闻通气会上获悉,大会将于9月11日至14日举行(jǔxíng)。本届大会以“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(jùlì)种业振兴”为主题,设置“1+7”个会场,主会场(zhǔhuìchǎng)设于通州区,平谷、丰台、延庆、朝阳、大兴、海淀、昌平七区设立分会场,携手推出(tuīchū)“1+1+1+10+N”系列精彩活动。
2024年10月18日,第三(dìsān)十一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开幕。图为(túwèi)媒体记者在国际种业展示中心拍摄(pāishè)、采访。本版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
展示(zhǎnshì)京津冀上千个玉米、蔬菜突破性新品种
作为中国种业行业历史最久、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活动(huódòng)之一(zhīyī),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已走过31个年头,成为创新(chuàngxīn)引领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。今年大会将于9月11日在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开幕,同时举行“农业中关村”主论坛,为期3天的科技成果交流(jiāoliú)体验活动拉开序幕。
主会场将汇聚生物育种、合成生物、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板块的前沿成果展示交流(jiāoliú)和(hé)体验,例如(lìrú)抗蓝耳(kàngláněr)病猪新品种、转基因&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平台,生物培育肉、人造肉和微生物蛋白,“数字京村”乡村智慧大脑、“农科小智”咨询服务机器人、智能农机装备和智能农业服务场景(chǎngjǐng)等。
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包括百项农业(nóngyè)科技成果展示、百项冠名发布服务呈现(chéngxiàn),以及百家新型农业经济合作主体的线(xiàn)上直播互动,这些环节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科技产品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。
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均在有条不紊进行(jìnxíng)中。大会主办单位、北京市农业(nóngyè)农村局副局长(fùjúzhǎng)陈连武介绍,大会首次由三地(yóusāndì)农业农村部门携手举办,在往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,广泛汇聚三地优势资源,组织50个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200家“北京优农”“津农精品”“河北优农”品牌新主体,田间展示(zhǎnshì)京津冀上千个(qiāngè)玉米、蔬菜突破性新品种,开展科技成果特装展示、发布和对接(duìjiē),形成京津冀农业科技“研发在京津、转化在河北、应用在全国”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(móshì),共同建设全国种业创新发展高地。
在“北京优农”“津农精品”“河北优农”现场(xiànchǎng),邀请电商平台(píngtái)开展优品品鉴(pǐnjiàn)、对接招商,市民可以在周末一站式品尝、购买京津冀特色农业新产品。
全年农时联动办N场活动将持续到(dào)10月
在10场专业论坛中,通州举办玉米种业、微生物种业论坛;丰台举办蔬菜(shūcài)种业论坛;平谷举办畜禽种业论坛;延庆举办林果花草蜂种业论坛;朝阳(zhāoyáng)举办休闲(xiūxián)渔业种业论坛;大兴举办农作物种苗论坛;海淀举办合成生物创新发展论坛;昌平举办智慧农业装备(nóngyèzhuāngbèi)论坛。各会场(huìchǎng)精心策划了大会外围活动,包括蔬菜种业商业展、玉米品种地展、观赏鱼文化周和8条园区企业参观路线,为专业观众搭建深度交流平台,促使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融入现实产业(chǎnyè),加速其落地应用之(zhī)路。
本次大会还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适宜(shìyí)时期,将全年农时(nóngshí)联动,举办N场预热活动。6月(yuè)能在(zài)丰台和昌平看到缤纷多彩的芳香蔬菜、全色系番茄、特色黄瓜;7月能在通州采摘上百个(gè)甜、糯、甜+糯鲜食玉米品种,现场品尝生食、蒸煮等风味;8月下旬至9月上旬能在通州主会场看到来自京津冀(jīngjīnjì)及国内外400多个玉米新品种及新型(xīnxíng)智慧管理方案,体验国内领先(lǐngxiān)的玉米“五良”技术集成;能在生物育种(yùzhǒng)基地里看到国内顶尖生物公司的5个转化体和34个转基因玉米新品种;10月能在丰台、昌平看到紫色系列蔬菜、多彩大白菜及传统老品种蔬菜。通过田间观摩品鉴活动,不仅能让京津冀地区的专业参会者(cānhuìzhě)亲身体验“看禾选种”,加速新品种、新技术的转化应用(yìngyòng)进程,还能让广大市民深切感受到种业(zhǒngyè)在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质方面带来的喜悦与成就。
作为系列精彩活动之一(zhīyī),丰台春季“多彩盛宴”蔬菜(shūcài)品种展示活动在新闻通气会后启动。“春之约”活动开展种业产业链展示、京津冀鲜食(xiānshí)番茄黄瓜(huángguā)擂台赛、全国首个种业人工智能深度(shēndù)应用创新平台落地、三大签约仪式,种子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活力,产业链在协同联动中聚链成势。
北京种业科技成果走向(zǒuxiàng)全球
今年,种业振兴行动正迎来“三年打基础(dǎjīchǔ)”到“五年见成效”的历史性跨越(kuàyuè)。
近年来,北京的种业(zhǒngyè)科技成果涌现,建成全球最大西瓜、玉米DNA指纹库、基因编辑工具“两把剪刀”、白羽肉鸡(ròujī)新品种“沃德188”打破国外(guówài)垄断,杂交小麦育种(yùzhǒng)技术领跑全球,肉鸭(yā)、蛋鸡(dànjī)、西甜瓜等7个(gè)物种的育种水平同样居于世界第一方阵,而玉米、肉鸡、鲟鱼等20个物种的育种能力(nénglì)则引领全国。玉米品种占全国18%,转基因玉米大豆性状应用占全国73.3%;肉种鸭、蛋种鸡、国产奶牛冻精(dòngjīng)市场份额分别达80%、66%、35%。建立细胞培育肉工业化生产体系,填补国内空白;首创一氧化碳一步合成蛋白质技术,获得国内首张饲料新产品证书。
同时,北京(jīng)正在全球种业版图上勾勒鲜明的“京”彩轨迹。在非洲坦桑尼亚(tǎnsāngníyà)、中亚(zhōngyà)塔吉克斯坦,北京的蛋种鸡肉种鸡繁衍生息;在美洲巴西、阿根廷、乌拉圭(wùlaguī),北京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大豆落地生根;在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,北京培育的蔬菜种子开花结果;在亚洲巴基斯坦,“京”牌杂交小麦连续多年大规模示范推广(tuīguǎng)并获(huò)丰收。(记者 耿子叶)
2024年(nián)10月18日,国际(guójì)种业展示中心,工作人员介绍“京龙1号”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