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开展“国际禁毒日”集中宣传活动
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开展“国际禁毒日”集中宣传活动
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开展“国际禁毒日”集中宣传活动
《开屏见“好”》栏目,聚焦山东好人好事,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(fēngmiàn)、上开屏、上首屏,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(tuījiè)“身边的榜样(bǎngyàng)”,讲述精彩山东故事。
6月26日(rì)上午(shàngwǔ),山东举办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,表彰(biǎozhāng)了59名(组)第九届山东省道德(dàodé)模范。当天下午,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省道德模范记者见面会第一场,邀请其中的4位道德模范代表,讲述先进事迹与感人故事。
中车首席科学家梁建英:“巨人的肩膀不好站,还得(dé)让自己成为巨人。我们必须要自主创新,一定要矢志设计(shèjì)出我们中国人高速列车。”
“请问梁建英女士,荣获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’称号,您有什么感想?”见面会(jiànmiànhuì)现场(xiànchǎng),一位记者向梁建英提问。
“荣获‘全国敬业奉献(fèngxiàn)模范’,我深感荣幸且责任在肩。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(gōngzuò)的(de)肯定,更是对高铁科研团队的激励与认可。”梁建英的回答谦虚而郑重。
出生在铁路(tiělù)家庭、在铁道边长大(zhǎngdà)的梁建英,将个人理想深深融入到了中国高铁的钢铁脉络中。自1995年成为一名火车(huǒchē)设计师起,30年来她(tā)深扎铁路研发一线,带领团队不断刷新中国速度:“和谐(héxié)号”CRH380A创造了时速486.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(gāosù);“复兴号”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,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。
“研发‘复兴号’的时候,为了设计出性能最好的车头,我们(wǒmen)做(zuò)了46个概念方案、23个工业(gōngyè)设计,760种工况的气(qì)动力学试验和60个工况的噪声风洞试验,完成了22项多达520个测点的线路(xiànlù)测试。最终方案出炉(chūlú)时,数据(shùjù)打印成A4纸足足堆了1米多高。”现场,梁建英分享了攻坚克难的科研故事,据介绍,其团队(tuánduì)精心设计的车头为“复兴号”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:整车运行阻力降低12%,能耗指标降低17%;在京沪高铁上,每来回一趟,就能节省5000多度电。
“中国(zhōngguó)高铁发展到今天,不是一人之功,也不是一个(yígè)系统或一个专业之功,而是这个行业相关(xiāngguān)的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。正是所有人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,才让中国高铁成为(chéngwéi)闪耀世界的‘国家名片’。”梁建英说。
两次捐献干细胞(gànxìbāo)吕明玉:“一个人的善良(shànliáng)不是刹那间的火花,而是一个长期积累、发光发热的过程。”
吕明玉是国网威海供电公司的(de)一名普通职工,也是单位“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”的队长。短短(duǎnduǎn)半年内,她先后捐献(juānxiàn)了造血干细胞与淋巴细胞,成为山东省首位完成二次捐献的志愿者。
“采集造血干细胞之前需要打动员剂,我(wǒ)打了四天、历经五个小时,全身血液在体外循环了三遍,在当天下午5点30分送到了患者的(de)(de)(de)医院。”记者见面会现场,吕明玉回忆起了捐献助人的真实感受,当采集的11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(chénggōng)输入到患者体内的时候,她(tā)高兴(gāoxìng)的半宿没睡着觉。“第二天,其实是我37岁的生日,当时给我采集的医生对我说,第二天也是患者的生日——这是她重生的日子。”吕明玉觉得,那是她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。
“但是(dànshì)没想到,半年内通知我要进行第二次捐献。当时省内没有过先例,全国也没有几例,能参考(cānkǎo)的信息并不多,所以家人都(dōu)非常担心。可是,只要一(yī)想到我是那个陌生患者生命延续的唯一希望,患者和我一样都是孩子的妈妈,我决定不能(bùnéng)眼睁睁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。”
从帮助(bāngzhù)一个人到帮助一群人,再到带起一支队伍帮助更多的(de)人。一次次伸出援手,吕明玉也(yě)始终坚定着帮助他人的信念(xìnniàn)。“一个人的善良不是刹那间的火花,而是一个长期积累、发光发热的过程。”在吕明玉看来,自己只是个平凡人,但她相信每一次善行义举都不会被(bèi)辜负,她将继续坚持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(fúwù)去发光发热,汇聚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厚道山东人”的责任担当。
“大国管工”杨德将:“一个(yígè)人有(yǒu)技术,自己就有前途(qiántú);一群人有技术,企业就有前途;一代人有技术,咱们整个民族的前途就更光明!”
杨德将,烟台中集来福士主任技师,26年扎根(zhāgēn)管路一线的“大国管工(guǎngōng)”,先后参与了包括“蓝鲸一号”、“兴旺号”等在内的50多个(duōgè)大型海工项目(xiàngmù)建造,见证了国家海工装备从受制于人到领跑世界的壮阔历程。
“在‘蓝鲸一号’压井管线攻坚时,我(wǒ)们面对的(de)是2100bar的世界级难题。一旦泄露(xièlòu),可以瞬间击穿20毫米的钢板。”现场,杨德将讲述了自己参与“蓝鲸一号”项目突破创新的故事,“当时国际同行断言不可能完成,但我们偏不信这个邪!我和(hé)团队把井架台当成(dàngchéng)了‘家’,每天就琢磨三件(sānjiàn)事:起压如何(rúhé)稳?保压如何准?泄压如何安全?我们像(xiàng)绣花一样将一根根管、一个个螺栓来连接起来。最终当压力表稳稳停在2100bar时,我和我的工友在现场哗哗流泪,太激动了!”杨德将说。
此次成功不仅(bùjǐn)创下了(le)世界纪录,更证明了中国(zhōngguó)工人有能力挑战“无人区”。正因为有无数(wúshù)像杨德将一样扎根一线、持续攻关的工友,这些曾长期被国外“卡脖子”的关键技术,才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、世界领先的跨越。
“一个(yígè)人有技术,自己就有前途(qiántú);一群人有技术,企业有前途;一代人有技术,民族有前途!”见面会现场,杨德将言语质朴但充满干劲和(hé)力量。
“钥匙(yàoshi)警察”马怀龙:“他们愿意把家门钥匙交给我,这份信任(xìnrèn)比什么都珍贵,我觉得就是要‘将心比心’。”
青岛市市北区兴隆路社区民警马怀龙(mǎhuáilóng),是一名“网红民警”,曾因身上带着46把(bǎ)居民钥匙的故事,引起(yǐnqǐ)广泛关注,被大家亲切称为“钥匙警察”。
作为兴隆路片区的民警,马怀龙长期照顾46个孤寡老人、残疾家庭(jiātíng)和孤儿,也因此收获了46把钥匙。这些钥匙,代表(dàibiǎo)着马怀龙对(duì)孤残家庭的责任,也代表着片区居民的认可和信任。
有记者(jìzhě)问马怀龙:“天天处理(chǔlǐ)这些琐事,会不会觉得枯燥?是什么样的信念能够让你坚持这么多年?”
马怀龙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,“我们社区有位管大娘,有一次,她和我说家里有急事(jíshì),让我去帮忙。我到了她家,管大姨却从(cóng)厨房里端出一碗鸡蛋面,和我说,看你忙来忙去、满头大汗,也不能(bùnéng)耽误吃饭啊,叫(jiào)你来家吃碗面。原来,大娘就是单纯想让我过来歇一歇,吃顿热乎饭。”说起暖心往事,马怀龙感动得红(hóng)了眼眶,“你看,你对(duì)老百姓好,他们也对你好。”
“其实,这么多年的帮扶工作,最幸福的人就是我。帮扶孤儿徐龙,我多了(le)一个(yígè)儿子;帮扶残疾人宋月兰,我多了一个妹妹;帮扶那些孤寡老人,我就多了一个父亲、母亲……每帮扶一个家庭(jiātíng),我就多了一份亲情。”马怀龙(mǎhuáilóng)说,警察的威信不是靠制服穿出来的,而是靠警民之间的信任,靠一次次(yīcìcì)真心实意的帮忙积累起来的。
(大众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程文琪 编辑 徐晨 设计 魏亦汝)
特别策划|18个山东凡人英雄图鉴,网友:这才是该追(zhuī)的星!
开屏见“好(hǎo)”|那个给非洲孩子取名“齐鲁(qílǔ)”的山东医生 用生命架起中非友谊之“桥”
开屏(kāipíng)见“好”|抗癌跑者王凯:2年19场马拉松,立志(lìzhì)完赛100场



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